close

一、    天學方法論:價值現象學的思考方式

  1. 觀點摘要-

   隨著工業發展,科學、理性漸漸成為人們思考模式的基礎,在此情形下,我們往往以個人的主觀意識評判事物的是非對錯,然價值學的思考必然導致天學上的謬誤,唯有分析主觀的人對客觀環境之一致行為現象後,我們才不會忽略了現象背後所代表的意義,進而演變成公說公有理的論戰。

     天學又分兩方面來思考:修行、救贖。前者,是由下而上,從己身改進以解決問題;後者,由下而上,使有能力者幫助能力較低者。

  1. 思想應用-

   課堂上,老師藉ETC的例子闡述天學方法論與價值學思考的不同。而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「12年國教」也是很好的討論題材。

普遍而言,12年國教提倡的分流教育,對整個國家、社會是有利的。它能使社會的勞動力獲得最好的分配,不至於使人力資源過度在某一個產業。但是在台灣現有的文化制度下,12年國教是不可行的!

在台灣,過去的幾十年,大多數人依然好學歷=好工作=未來生活的保障,因此,家長、學生總會希望進入明星高中,取得通往璀璨前程的入場券;而政府、學者卻在他們的立場,也認為12年國教可使學生分流教育,你擅長什麼,就往哪方面發展,不但可輕鬆學習,還能快樂成長。

以現在台灣人的普遍觀念(以「升學主義」掛帥為前提)分析。一般認為明星學校有較好的教育資源,加上明星學校多為國立,學費比起私立的有便宜很多。12年國教實施後,台灣的民眾會為了進入這些窄門,除了補學科外,還要補才藝、術課……等,使孩子變得多才多藝,才能脫穎而出。此時,若配套措施不夠完善,12年國教的好意將流於表面。換句話說,與現在的學生相比,他們除了智育外,仍要有其他才藝,才更有競爭力。

基於以上的理由,我認為若整個社會的風氣不改,12年國教還是別實施得好。不然,學生只會更辛苦。我想,之前12年國教會鬧得滿城風雨,就是因為大家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想,而非價值現象學思考,自然就會發生謬誤。

所以,我贊成老師說的「探討事件背後的意義」才能更客觀地評斷事情,不然只是公說公有理、婆說婆有理的論戰罷了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時事評論 作業題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E 的頭像
    小E

    浮世繪

    小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