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古都.jpg    記憶的保存期限能有多久?當年近四十的女性,再次以觀光客的身分回到台北,卻發現對在台北長大的她而言,京都是她生命的一部份;而故鄉台北,則是陌生的「異邦」。如果這塊生活多年的土地,找不到她對故鄉的回憶,那麼她的故鄉又在哪裡?

   其實,朱天心的《古都》真的很難讀得下去。因為整本書是以陌生的街道名、古今交錯的時空,以及兩座迥然不同的城市交織而書寫成的,對我們這一代而言,實在太遙遠了!直到我在創作坊相處了一段時間後,才漸漸體會朱天心的感慨。

   在創作坊生活的這段時間裡,這兒充滿「人」的氣息的感覺,總會讓人感到意外的安心與溫柔。而創作坊跟記憶中補習班最不一樣的地方,就是常常可看到以前的學生回到這裡與老師們敘舊,一起回憶那些年的時光。對我來說,挺不可思議的!在我的記憶裡,與同學們回去看老師,往往都是要有人主動約時間才會成行,而次數也是少得可憐。

   忙碌的生活總讓人忽略了身旁的細節,仔細想想我們有多久沒感受過風的流動;有多久沒聽過水的呢喃;又有多久沒體會生活的悸動呢?剛好手邊的工作告一段落,加上老同學的邀約,於是我們決定舊地重遊,再次回味童年的生活。「這真的是我的國小嗎?」剛到學校門口,看著全然不同於記憶中的校園,我也只能如此自問。

   走進校園,才發現消失的不只是長長的椰林大道。警衛室前的水池也早已填平,換成了花圃;斑駁的牆面也已重新粉刷過,看不出歲月的痕跡;小時候窗外的鳳凰樹也變成了教師停車場;後門的童軍室也在無聲無息中換上了紅漆,甚至連授課教師也來來去去不知換了幾批。有些失落地回家,卻發現童年抄的小路,也因建案而變成住宅區,我才懂得朱天心的徬徨,我的兒時回憶到哪兒去了?

   「難道你的記憶都不算數……」再看一次《古都》,我也開始思考為了經濟發展,而不顧一切的抹煞這些共同記憶,對嗎?在這個以消費力做為個人價值的時代中,好像沒什麼值得珍惜的,物質的汰換速度之快,連坐火箭都趕不及。當我們只看到事物的外部價值時,我們就失去了對人性的體貼。此外,政治政策的制定,是否也該重新省思呢?只能看到眼前利益,卻失去「根」了呢?難道「男無情,女無義」就是台灣人物畫的基調了嗎?

   朱天心因為京都保留時代的記憶,而說出「它總是在那兒,真是讓人放心。」我已漸漸能體會到朱天心面對被時代巨輪壓毀的回憶時,心中那五味雜陳的心情了,也明白了為什麼以前的學生常常回到創作坊來。隨著記憶中所有熟悉的事物一點一滴被擦去痕跡,我們對這片土地的情感也慢慢消磨殆盡,無怪乎李鴻章會說出「男無情,女無義」這樣的話了。

   當朱天心在繁華的都市挖掘再寒涼的廢墟,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尋找記憶的遺跡呢?驀然回首,如果總有一個人在那兒陪伴著我們,該有多好!而在生命的長河裡,如果能有一個承載共同回憶的地方,也是種幸運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E 的頭像
    小E

    浮世繪

    小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